HANI CULTURE

哈尼文化

哈尼族的由来:

       哈尼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从事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公元前3世纪到6世纪,由于政治,战争,灾害等原因。为了获取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诸羌部落集团种中的相当部分驱赶着牛羊,大局南迁,魏晋时期,其中一路迁到哀牢山,无量山和澜沧江等地。处于游牧生活阶段,并未形成一个叫做“哈尼”的民族,在诸羌部落大迁徙的过程中,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就是迁徙人群于居住于云贵川原住民的大交流,大融合。诸羌部落的大迁徙及其于西南原住民的大融合形成了规范意义上的哈尼族。现在所称的哈尼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的共同愿望,以人数最多的自称“哈尼”为民族的总称。

 

哈尼族节日的小故事:

       姑娘节:

       姑娘节相传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四面环山、山拉泉潺潺、林木葳蕤的碧播寨,有个生得比金竹还标致的姑娘,名叫悠玛。悠玛与英俊彪悍的青年猎人戛期相爱。但是,那时哈尼姑娘的婚姻要由土司头人和父母作主。悠玛的父母把她许配给了白土司的独眼儿子。悠玛为此痛苦极了,她决心以死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二月初四这天,悠玛独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遇到了同村和邻村的三个姑娘。悠玛向她们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得三个姑娘痛哭不止。原来,她们也是婚姻上的不幸者。四个姑娘忘了砍柴,也忘了回家,在山顶上互诉苦衷,愈诉愈愁,愈诉愈悲,就一起跳崖自尽了。

悲剧发生后,哈尼人觉得再也不能干涉姑娘和小伙子们的婚姻了,特别是对姑娘,更应该给她们选择意中人的权利。为了告诫后人,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为“姑娘节”,以表示尊重妇女和尊重婚姻自由。